前幾週,我們一家人開心的和朋友一起出國旅遊,才回來沒幾天,朋友突然傳訊息給我
"我一回來銷假上班,有個跟我很親近的女性朋友,跟我說她要開始請假,因為她被診斷出乳癌,她才四十歲!年紀比我還小!"
消息傳來,我也感到非常的震驚與不捨。
最近的門診中,確實發現,癌症,尤其是乳癌,似乎年齡層越來越低,有的患者孩子還好小,有的甚至還沒結婚。除了早期篩檢、早期診斷之外,因為癌症治療而產生的皮膚副作用,往往讓這些為生命奮戰的女性很困擾。
我們一起來看看,乳癌患者接受化療,會產生哪些關於頭髮、頭皮的副作用,我們該如何處理。
為什麼化療會掉頭髮?
化學治療有效,主要是針對長得很快的細胞有效,雖然癌細胞會因此而死掉,然而正常的組織也會因此受傷。我們的黏膜、頭髮、皮膚,是一直處於不斷新生的組織,化學治療最容易影響這些正常組織,造成很多副作用;頭皮裡的毛囊受影響,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:掉頭髮。
因為接受化療而掉髮,我們稱之為:生長期掉髮;我們的頭髮,可以分成三個週期:生長期、退化期、休止期,這三個時期當中,只有生長期的頭髮是快速生長,因此生長期的頭髮,最容易受到化療藥物的影響。
原本應該生長的毛囊細胞,接受到化療藥物作用,造成細胞快速凋零、死亡,反應在頭髮上,就是頭髮突然變細、斷裂、最後掉落。
在所有化療藥物之中,最容易造成落髮的其中一個藥物,就是乳癌常打的紫杉醇(Taxane, Paclitaxel, Docetaxel),通常在開始施打化療的第一個週期後,就會發生掉髮;呈現出來的型態是廣泛性的掉髮,除了頭髮之外,眼睫毛、眉毛、腋毛、陰毛也有可能會掉。
除了化療藥物之外,有些重金屬像是鉈(Thallium)、硼(Boron)、砷(Arsenic),或是內分泌疾病、外傷、天皰瘡等等,也可能會造成生長期掉髮。
因為化療而掉的頭髮,會長回來嗎?長回來的頭髮會跟以前一樣嗎?
因為化療而掉的頭髮,幾乎都會長回來。通常在最後一個施打週期結束後六個月後,就會開始長回原來的樣子;這些再長回來的頭髮,有可能質地會比較捲、顏色會比較灰。
只有很少部份的患者,根據統計,大約2%的患者,在結束化療後超過六個月,頭髮還是沒長。
持續沒長的頭髮,頭皮並不是全部光禿禿的一片,而是頭髮的髮量廣泛性的減少,無法恢復到接受化療前的髮量;值得注意的是,這種化療引發的持續性掉髮(Chemotherapy-induced persistant alopecia),在某些部位的頭髮會特別稀疏,呈現出很像雄性禿的分佈位置,也就是前額、頭頂部位的頭髮比較細、比較短、比較稀疏。